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云南大学教授发现最早的动...

云南大学教授发现最早的动物合作

日期:1970-01-01  来源:学校网

从什么时候开始,动物有了集体行为?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侯先光教授给出了答案。他将动物集体行为的起源追溯到5亿年前的寒武纪。因为他从化石中发现,那个时期有一群不明小生命正一只一只地扣在一起,排着长队活动。这是科学家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动物集体行为。这一重大成果被刊发在《科学》杂志上。

《北京科技报》:您发现的动物集体行为是哪一个物种?是怎么发现的?

侯先光:我们在云南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发掘有几十箱的化石,记载了寒武纪时期的故事。我们发现,在一块化石上,20个节肢动物个体,一一相扣,排成一排,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动物集体行为。我们所熟知的蚂蚁觅食、大雁成一字飞行等就属于集体行为。

这20个动物个体是一种新的节肢动物,但中文名尚未确定。它们的形体很像虾,尾部有两半,从肢体的后腹部伸出,嵌入后面一个同伴的壳里。我们判断,所谓的壳应该相当于它们头、胸的部分。于是,它们就这样一只扣一只地排成一排。

《北京科技报》:据您猜测,它们当时在做什么?

侯先光:我们猜测了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生育。第二种,可能是在迁移、逃离。因为在寒武纪时期,环境相当恶劣,变化无常。当时的云南地区处于赤道地带,气候温暖,但由于地壳运动频繁,常有火山爆发这样的灾难发生。这些动物群体,排成一队在海洋中漂浮或游动,这种方式可能对抵御食肉动物攻击、快速逃离恶劣环境更为有效。第三种可能,就是觅食。

我们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因为这些个体大小不同,生育的可能性较小,而前一只动物把尾部插入后一只动物的头胸部,把觅食的主要器官挡住了,所以觅食的可能性也不大。

《北京科技报》:这一集体行为对我们认识动物有什么意义?

侯先光:在生命演化中,反映动物行为特征的化石很少,更何况反映动物集体行为的。因此,早期动物集体行为特征、起源,一直是未解的科学谜团。此次最新的研究成果证实,动物复杂的集体行为可能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就同时产生了。

《北京科技报》:它们可能是现在哪一种动物的祖先?

侯先光:这20个节肢动物应该是虾类等现存节肢动物的祖先。

到现在为止,我们在澄江化石群发现了160~170种不同的动物化石,但对每一种动物,我们最多也就了解20%~30%。对于寒武纪动物的特征,分类都不清楚,还存有很多的争议,例如,当时有一种云南虫,身体分节,像节肢动物,但头部的腮孔又是脊索动物的特征。因此,学界对它的分类有很多推测。

弄清这些动物的分类,是我们下一步重点需要研究的内容。

侯先光,古生物学家,现为云南大学教授,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1年获瑞士乌普萨拉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化石上,寒武纪的小生命正前后相扣,排成一列。

查看全部
上一篇:云南大学做东盟留学生下一篇:研招信息:云南大学09年招1850名硕士生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