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联合早报:清华大学为何多...

联合早报: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

日期:1970-01-01  来源:学校网

近年来,中国多名高官出自清华大学。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新加坡《联合早报》28日刊出中国社科院学者冯昭奎的文章做了介绍。

文章摘录如下:

1965年初,时任中国高等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农村“蹲点”,常常把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叫到住处聊天。他有一次说:“有一句口号,说‘清华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应当说,我们不仅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我们是培养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的,包括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在你们当中产生。”

当时,知识分子被称作“臭老九”。因此,“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学生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这句话却被半个世纪后的事实所印证。

多名高官出自清华

仅以近年来的领导人而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是水电系“65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是无线电电子学系“66届”,已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是电机系“63届”,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是动力机械系“65届”。

此外,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是无线电电子学系“62届”,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华建敏是动力机械系“63届”,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石孙是数学系“50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是化工系“70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是电机系“60届”,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是工程物理系“64届”。

还有,水利部长汪恕诚是水利系“68届”,司法部长张福森是自动控制系“65届”,教育部长周济是精密仪器系“70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是经管学院“85届”,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是工程物理系“77届”。

为什么在中央领导干部当中有比较多的人出自清华大学,而且大多是在60年代前半期毕业的清华学子呢?这或许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一种偶然、一种巧合,但是,在这种偶然和巧合当中,未必没有必然性因素。

比如,出身于理工科的清华毕业生在人到中年、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时候,正好遇上了改革开放,整个国家从强调阶级斗争和政治挂帅转向强调经济建设和科技兴国的时期,使理工科出身的人才获得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当然,全国有很多理工科大学,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清华学子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呢?这就不能不提到1952年12月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近14年的蒋南翔。

蒋校长提倡“又红又专”,绝非是要把清华大学办成“政工干部学校”,他既强调“红”,也强调“专”。在50年代后期,当蒋南翔听说有个别班级在辩论中把立志成为爱因斯坦的学生看作要走“白专道路”而加以批判时,曾严肃地指出:“千万不能这样说,清华如果能出爱因斯坦,那是清华的荣幸。”

查看全部
上一篇:联合早报: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2)下一篇:2009年全国理科高分生七成进清华大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