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联合早报:清华大学为何多...

联合早报: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2)

日期:1970-01-01  来源:学校网

在60年代初期,社会上一度盛行“唯成份论”,蒋南翔在学生中反复讲:“唯成份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知识分子重在表现,不是看成份。

1964年2月和7月,毛泽东两次对大学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上课不愿听讲,可以打瞌睡”、“考试可以交头接耳”以及“阶级斗争是你们(指大学生)的一门主课”等。当时,蒋南翔在一方面注意防止被扣上“违抗伟大领袖指示”的帽子,另一方面竭力保护清华大学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培养学生的好传统。

在主要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蒋校长也很重视从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党团员中挑选学生政治干部,特别是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他说:“一个人年轻时担任一些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一生的工作都会有好处。这就像唱京戏要从小训练、科班出身一样。”

政治辅导员制度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到八九十年代,清华大学正副校长和党委正副书记都曾经担任过政治辅导员。一部分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学生被输送到企业、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很快成为领军人物。又据统计,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每届都有9名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是五六十年代在清华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学子。在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中,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曾在清华大学学习过,其中3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当然,清华大学主要还是“工程师的摇篮”,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把一生奉献给了专业技术工作。在某个时期改了行,成为各级领导的少数同学,毕业后最初也和绝大多数同学们一样,深入到技术开发和生产第一线。

记得蒋南翔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干粮和猎枪”比喻,他把学生比喻为“猎人”,把学校老师教给的知识比喻为“干粮”,把自学能力比喻为“猎枪”。他说,如果学校只给猎人干粮,干粮总是有限的,猎人吃光了干粮,就会失去生存的希望;如果学校给了猎人以猎枪,教他打猎和在野外生存的本领,那猎人就可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继续生存下去。

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在毕业后漫长的工作过程中,极大地得益于母校授给的“猎枪”。可以想见,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清华学子,可能比其他同学更多地利用了这支“猎枪”。

查看全部
上一篇: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13年孵化480多家企业下一篇:联合早报: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