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钱伟长与上海大学(九)

钱伟长与上海大学(九)

日期:2015-11-19  来源:学校网

九、为新校区建设殚精竭虑

上海大学成立之初的四、五年间,有10个校区且分布在上海市8 个区县(笔者注:也可以 说是9 个区县,因为当时的法学院校区跨了青浦和松江两个县界)。当时上海人说笑:上海有多大,上海大学有多大。对此,钱伟长当然是着急的。他又是写信、又是 约见,一再催促上海市的领导及早决策,为了实现四校合并促进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初衷,上海大学一定要尽早解决集中办学的问题。为此他曾建议过三 种方案:最佳方案是征地3000亩,集中所有校区,建一个全新的上海大学;其次,新征土地超过1000亩,建一个新校区,加上原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 学两个校区(即现在的延长校区和嘉 定校区)不动,其他校区置换掉,重新规划校区布局;再次,在延长、嘉定两个校区周边各扩增几十亩至一百亩土地,扩建和改造这两个校区,设法把其他校区整合 进来。为论证前两种方案的可行性,他不辞辛苦,亲自带队到浦东新区、松江、宝山、嘉定、闵行等区县考察,会见区县领导,勘察地形,一一比较,反复斟酌。在 正式确定现在的校址之前,学校领导曾先后察看过8处地块,其中在浦东就有3处。最后,在市长徐匡迪的亲自过问下,由副市长龚学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周慕尧亲 自操办,与宝山区政府达成上海大学新校区征地协议。

虽说在1996年前后市里就有了一个上海大学新校区建设的说法,但是建设方案拖了一、二年也未能具体落实,一直拖 到1997年5月,钱伟长着急了,直接写信给市委书记黄菊,再次提出要向书记汇报学校工作。6月4日,黄菊在市委副书记陈至立陪同下到上海大学延长校 区乐乎楼,会晤钱伟长。会晤中,黄菊明确:上海大学新校区工程立项、启动。7月,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将关于上海大学新校区工程立项的批文送达学 校。批文确定的建设方案基本上就是钱伟长建议的第二种方案,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宝山)校本部校区征地与建设方案。这项方案建设用地 1500亩,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新校区工程立项后,被上海市政府确定为上海市重大工程之一和文化、教育建设的 标志性工程之一,同期被列为重大工程和标志性工程的文化、教育建设项目还有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剧院等。

1999年9月,上海大学新校区工程第一期完成,7000多名新生入校。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的陪同下,视 察了还在建设中的新校区。他一进入校园,就连发感慨:气势恢宏。2002年6月, 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周济视察已经建成的新校区,赞扬上海大学在校区规划与建设方面带了个好头。 领导的表扬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上海大学新校区建设无论是市、区政府支持力度,还是校园规划理念,不但在上海,而且在全国也是很超前、很有影响力的。 1999年至2002年,到上海大学新校区参观的中央一级的领导、外省市领导、来自海内外的高校领导以及上海市的各级领导可谓络绎不绝,面对如此美丽、壮 观的新校园, 无不为之赞叹不已。不过,又有多少人知道,钱伟长在校园规划中的良苦用心呢?

黄菊亲自到学校来确认上海大学新校区立项、启动的当晚,钱伟长精神亢奋,连夜秉灯作业,在一张1号图纸上画了一个很完整的新校区总体规划图(概念 图),还用文稿纸写了整整6页有关意见。这张规划图表明,整个校园是开放式的,建筑物布局是不对称的,但功能划分非常清楚,最醒目之处,就是把所有教学 楼像鱼骨天线般连接在一起。这跟我们以往常见的中国的大学,尤其是解放后新建造的大学校园格局大相径庭。我们常见的校园格局都差不多:迎面一个不失 威严的大门,进门是一条宽宽的主干道,干道尽头正对大门的是一幢气派的大楼,干道两旁建造若干幢外形相似、布局对称的教学楼,一幢楼就是一个系或一个学 院,整座大学就像是一个放大了的中式庭院。

钱伟长在校长、书记联席会议上以及在和新校区规划设计人员的谈话中,详细解释了他不同凡响的设计思想。他说,传统的校园格局不利于学科交叉,因为每个系都 是一个封闭王国,教师间互不来往,这样的格局更不利于学分制、选课制。学生跨系选课,要从这幢楼跑到那幢楼,校园再一大,课间10分钟是很紧张的。因 此,他的鱼骨天线般的设计思路就是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和方便学生选课。他的想法是很具体的:一是,一个学院不能独占一幢楼,也就是说,不允许把某一幢楼称作 为某某学院楼,一幢楼里可以安排几个学院;二是,楼与楼之间由长廊连接起来,方便学生跨院(系)选课,也方便教师在各院(系)间串门;三是,长廊又可 以遮阳避雨,适合上海地区四季多雨、夏季炎热的天气特征;四是,把教室、专业实验室和教师办公室造在一幢楼里,既便于师生之间的联系, 又便于教师教学科研双肩挑。 大家听了钱伟长的规划思想,无不击节叫好。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设计新校区,不仅想到了如何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学生选课这样的大事情,他还仔细地告诉大 家,根据学生下课时的流量,楼道、走廊应该是多宽,根据男、女学生的比例和女学生的生理特征,女厕所的如厕坑位应该比男学生的多多少。面对这样一位叱咤科 坛的大科学家如此缜密的心思,怎能不让人对他肃然起敬!

四校合并,跻身211工程,建成新校区,对上海大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钱伟长的个人威望与魅力就此发挥了无人能够替代的作用。

构建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是新上海大学成立后继学科融合与改造后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是实现钱伟长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 重要前提条件。上海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拥有一大批专业造诣深、学术背景宽的师资队伍,这就为构建科目齐全、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条件,也为课程体系向 拓宽专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学术基础。1995年3月,国家教委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确立文理渗透、加强基 础、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为课程体系改革主题 。1996-2003年,上海大学的课程体系改革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截至1999 年,全校课 程体系的整体结构横向分为理工、经济管理和人文社会科学三大模块,纵向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三大层次。全校共设置了15个学科基础课平 台,支持全校全部 53个本科专业。经过这个阶段的整合,课程体系初显有机合成的形态,课程的共享程度提高。1999年以后,课程体系改革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 主要是进一步简化课程体系,突出重点,加强基础,扩大学科渗透力度。具体是:①将课程框架简化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课,大幅度削减必修课的学分,增 加选修课的学分;②允许增加若干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分;③在增加选修课总学分的同时,约束专业选修课总学分,对学生选修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 课的学分不做限制。现在,上海大学本科生学制内总学分为310分(总学时约25002700),其中必修课150分、选修课100分、实践环节60分。

至此,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建立,不仅把合并前四所学校自成体系的教学资源作了全面整合,提高了办学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全面成材搭建了一个更完善的载体。

查看全部
上一篇:钱伟长与上海大学(十)下一篇:钱伟长与上海大学(八)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