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小学 >北京东城二十五中

北京东城二十五中

学校简介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普通中学,现已成立145年,本部位于东城区灯市口大街55号,分部曾位于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曾名北京第二十五中学寄宿部。现已撤出并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生教学基地。北京市二十五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校,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于1864年,原名育英学校,是北京近代教育史中,引进西方科学,开展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20世纪30至40年代,已驰名全国。1952年,由党和政府接管,转为公办。1958年为北京市十所“红旗学校”之一,60年代初,为北京市重点中学,140多年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遍布祖国和世界各地。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北京二十五中近十余年来,在改革开放中又有了长足发展。学校贯彻“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为学生未来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奉行“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培育个性、鼓励创新”的育人方针,以“致知力行”为校训。学校于198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于1993年9月在全国率先实行教职工聘任合同制;于1996年4月在全国率先实行“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整体改制试验,使学校进入市场;于2000年9月创办了全日制初、寄宿部,推行教育产业化管理;2009年6月,最后一批分部的初三高三学生毕业,剩下的分部学生全部于2009年9月转回本部,分部随即撤销,学校回到了公立的道路。 学校与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该校具有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外籍学生的资格。北京二十五中曾有走读部和寄宿部校舍2处,占地325亩,建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校长:邓少军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现只有走读部,即本部一处,在校学生总数3800余人,学生来自全市各区县。目前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课程结构合理,教育质量上乘,管理科学严格,校纪校风优良,生活服务周到,办学效益良好,赢得社会各界及广大家长的广泛赞誉。 2003年1月学校正式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1996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该校的质量方针是:依法办学,质量第一;科学管理,精品服务;人际和谐,爱心施教;发展特色,不断创新。该校的环境方针是:遵规守法,污染预防;保护环境,美化校园;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学校先后被东城区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和“无烟学校”,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被市教委评为电化教育优类校,校团委会被团市委授予“红旗团委”,校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的光荣称号,被市教委授予“金帆艺术奖”,被市教委评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建设部评为“全国校园环境艺术建设先进学校”。编辑本段学校校训 该校的校训为“致知力行”。 “知”指知识。中学时代是求知的黄金年代,课内知识很重要,而更为丰富的课外知识、社会知识同样重要。 再看“致知”。先秦经典《礼记·大学》写到:“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格,意思是推究。致,意思为得到。格物致知,意思是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能够达到致知,必须把事物、知识探个究竟,不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才能获得真知。一定要尽己心力,不偷懒,不放弃。 再看“力行”。《礼记·中庸》写到:“力行近乎仁。”力行的意思是努力实行,要亲身实践。 短暂的人生,尽在知行中。我们不能作知识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知识经济社会,同样不能作无知的莽汉。真正做到致知力行,学以致用,一定会有成功的人生。育英的训示,内涵深邃,如一盏永恒的明灯,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 牟作云、年维泗、柳传志、徐冠华、姜昆、王铁成、林连昆……数不清的成功校友如同璀璨的明星,点缀在祖国美丽的星空里,他们是致知力行的践行者,是育英人的骄傲,是后辈的楷模。 致知力行,如果换成通俗一点、现代一点的表达,用16个字勉励每一位正在就读的25中的同学们:用心求知,勤奋探究,努力实践,学会做人!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可以在北京居留。1864年,美国基督教公理会所兴办了“男童馆”,即育英学校的前身。由于创办之初宗教色彩浓重,故“开办数年,生徒寥寥”。1931年获教育行政当局的“认可”,并增设高中部,采用三三学制,学生增至740余人。 1934年北平举行全市中学会考,育英中学荣获高中团体冠军(全体平均总分全市最高)、初中荣获个人冠军(个人总分全市最高)。当时的教育局为了表彰该校的办学成绩,颁发“双元”匾一块,悬于校门之上。 1949年1月31日北平市和平解放,育英地下党组织公开了。1949年9月,年景丰同志任校长。1952年,我校由私立转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设备为公立,改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育英小学部分了出去,取名为“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当时任党支部书记的仓孝和同志是化学专业的卓越人才。解放初,化工部和科学院都要调他去工作。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仁同志对仓孝和同志讲:“育英是个规模大又很重要的学校,你哪儿都不要去了,就负责领导这个学校的工作。”根据刘仁同志指示,仓孝和同志任二十五中第一任校长。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知识分子政策方面,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学校成为当时北京最好的十所中学之一。 1953年12月,仓孝和同志初调任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兼北京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张迅如同志调来任校长。在教学方面,课堂教学主要提出了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在教育方面,健全和加强了政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1955年,分出高中部师生在位于骑河楼的第三院,组建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张迅如同志调往六十五中任校长。此后,王敬光同志主持校务工作,学校仍为六年制完全中学。1957年,杨天恩同志任校长,师生奋发图强。1958届、1959届高中毕业生均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考入高等学校。1958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成绩在全市名列第十,1959届在全市名列第八。1960年在北京市文教群英会上被评为红旗学校,获奖旗一面,遂被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将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的儿子那拉迪波王子和日本友好人士西园寺公一的两个儿子西园寺一晃和西园寺宾泓安排在学校就读。 育英五院的教职工宿舍,于1958年归于房管局。1960年,又在位于骑河楼的育英第三院内,建立了北京景山学校。 1962年,杨天恩同志调往六十五中任校长。李树培同志主持校务工作。1963年,学校初中部独立设校更名为“北京市灯市口中学”。 五、六十年代,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均得到健康发展。1952年、1953年、1960年及1961年均有一些优秀毕业生服从工作需要,留校任教。学生中有各种社团,各种课外小组,如合唱团、管弦乐队、篮球队、航模、无线电、摩托车、跳伞、航海、射击、美术组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55年,红领巾合唱团参加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比赛,获一等奖。1956年,美术组黄传伟同学的作品《登上月球去》,获贝尔格莱德奖第二名。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机房十年浩劫时期,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秋,育英四院被拆,校址迁往灯市口大街55号,与北京市第167中学(原私立贝满女中初中部)合并,仍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杨天恩同志再度出任校长。 1980年秋,杨天恩同志调任东城区教育局副局长。廖萃川、李勃栋同志先后担任校长。1982年秋,育英一院被拆,撤销灯市口中学。1983年秋,李勃栋同志调任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任校长。罗嘉陵同志主持校务工作。同年成立校友会,王宝初老先生任会长。1984年10月14日举行了建校120周年庆祝活动,有两千多名校友返校参加了校庆,盛况空前。1986年,在1943届校友常自超先生支持下,开始筹集资金建新教学楼。1986年秋,罗嘉陵同志调任东城区教育局党委任副书记,张燕成同志任校长。 这十年间,学校得以恢复和发展。1979年,生物小组制作的蝴蝶标本参加全国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获一、二等奖。1982年蝴蝶标本又获全国青少年小发明、小制作二等奖。同年,赵良滨同学获全国少年定点跳伞冠军。1986年开始,学校每年举行为期一周的科技节、艺术节活动。 1988年11月,原六十五中校长刘志毅同志任校长,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 几年来,积极总结学校历史经验、弘扬优良传统,倡导“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大胆地改革了学校管理机构,使学校全方位地向前发展;努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改善了教职工的待遇,加强了师资力量。1993年9月1日后,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合同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上岗,执行校内工资制度,全额浮动,鼓励教师多劳多得,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效益的提高。编辑本段学校前身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前身为私立育英中学校,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建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至今已有147年历史。 初建时,学生仅二、三十人。1912年,设立了七年制小学、二年制中学。在校学生达到一百五、六十人。 1918年夏,李如松先生任校长。中学改为四年制,有学生四百余人。1928年,在官房大院设立了小学部,称为第二院,原址灯市口大街改为初中部,称为第一院。同年,还规定了校旗,以“致知力行”为校训,菊花为校花,并制定校歌。1929年春,北平市教育局派员来校视察,认为校规严密、学风美善,可在当时各校之前列。教育局给以嘉奖,并组织各方人士来校参观,声誉鹊起。1930年,设六年制中学,并在骑河楼修建了占地二十六亩的体育场和宿舍,称为第三院,学生人数达一千二百余人。1933年,冯玉祥先生为学校题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寇深事急,山河裂破,育英同学,救亡情迫,举办年刊,如终军策”。1934年,费起鹤先生任董事,当年举行北平市首届初、高中毕业会考,本校学生梁炳文、唐统一分获高、初中第一名,同时我校高中组获团体总分冠军。社会名流丁锦先生赠予“双元”匾一方,高悬于校门,以为志念盛况。同年秋,又将与初中部相邻的原明相严嵩府府邸,后为盐务学校的全部校舍转归我校,做为我校高中部,称为第四院。1935年,胡适先生任董事并为我校图书馆题匾。 三十年代,据上海教育会调查结果,宣称我校在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和管理方面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1941年春,在学生中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张大中同志任书记。 1942年1月,日伪教育局强将本校改归市辖,更名为“八中”。1945年10月10日,宣告复校。 1947年又在米市大街梅竹胡同购地,为教职员修建宿舍、称为五院。至1948年我校占地总面积达八十余亩,全校学生达两千余人。 三、四十年代,学校专设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冰球场及300米跑道。各种球类组织共达七、八十队之多。学生课外团体,如旅行团、社会调查团、短波无线团、中西音乐社、歌舞团、国剧团、新剧团。且设有育英广播无线电台,频率1194千赫,定期向远至天津方圆以内的城市和乡村播送有关音乐、科技、卫生、文学、史地常识等节目。学生课外研究会,有家庭问题研究会、航空研究会、无线电研究会、国防研究会、国货研究会等。还有机械科、工业指导课、卫生训练班。校园文化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学校学生电视台广播台成立已经十年。十年来,在学校教育处、电教中心和校团委的领导下,努力拼搏,不断创新,本着“服务学校,增长才干,人性化管理,个性化发展”的立台原则和发展目标,紧密围绕着培养“厚基础、宽领域、善整合、有创见”高素质人才的办学追求,配合学校德育发展规划,为同学的全面发展构建起了展现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成为八十中学学生课余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电视台广播台随着学校望京高中部的启用,硬件也跨上了新的台阶,现拥有编辑室、软件室、广播室、中央控制室,大小演播厅各一个,形成了学校视、音频信息的采、编、播一体化,为同学们实践操作和展示才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每年新学期开始,学校教育处、电教中心和校团委都会进行电视台广播台新生招生工作,从百余名同学中遴选出20余位同学,加入到团队中。 学生电视台组织结构完善合理,设有统管台内事务的总编室,下设播音组、编导组、摄像组、后期制作组,层级管理,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每周例会时,各节目组都会商讨下一期节目的拍摄计划,各组进行专业培训,电教中心老师开设了《播音基础》和《电视节目制作基础》选修课,使同学们不断提高拍摄、播音主持和后期制作水平。现在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对节目的采编播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电视台学生管。我们还建立了奖励制度。进行一年一度的最佳主持、最佳编导、最佳摄像、最佳专题节目的评选,交流了制作经验,鼓舞了斗志,激发了热情。 学生电视台制作的节目一直广受师生好评。节目内容源于校园真实生活,陆续开设了《校园新闻》、《校园聚焦》、《happy com》等栏目。《校园新闻》关注校内新事,从学雷锋到学生减负,从卫生保洁到篮球赛,方方面面,涵盖校内大事校事,让同学们全面了解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校园聚焦》聚焦校园热点话题,每期针对一个事件展开,利用采访,现场模拟甚至偷拍展现事件全貌,揭露不文明行为,提高青少年行为道德水平。还拍摄编辑了《飒爽英姿》运动会特别节目,《青春无悔》学生服装风采大赛特别节目,把期中考试的状元们请进演播室,为同学们传授学习方法和诀窍。《happy com》是一个轻松的娱乐节目,除了关注电脑动画、音乐电影的最近动态外,让大家在了解音乐的同时也感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娱乐文体活动也是这个节目的主要内容,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每次节目都会送出好友师长的温馨祝福,旨在通过此节目让大家告别贺卡和昂贵的生日礼物,用一种更清新的方式传递友谊。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尝试着拍摄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剧,为展示学生才华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这些节目能贴近同学真实生活,展现同学们在文化知识学习、科技、体育、文艺方面的特长,为全校师生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发现新一代中学生思想、行动中的亮点,积极进行爱国、集体和社会主义教育,展现了我校同学活泼、健康向上、具有国际化意识的首都中学生的新形象。每次利用班校会时间播出一个节目。对外交流 对外交流于2000年9月创办了全日制初、高中寄宿部,推行教育产业化管理。学校与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学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外籍学生的资格。 1994年,开始接受美国海外学年(SYA)组织来自美国的高中学生到校学习,与中国学生同吃同住,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从2001年开始,由江泽民与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共同倡议发起的美国政府出资筹办的大型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中美青年交流项目正式启动,学校有幸成为全国首批参加交流的7所学校之一,每年有多名学生出访美国进行交流学习。校园及教学设施 篮球场学校有走读部和寄宿部(已卖出)校舍2处,占地325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在校学生总数3800余人,学生来自全市各区县。目前,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理念先进,课程结构合理,教育质量上乘,管理科学严格,校纪校风优良,生活服务周到,办学效益良好,赢得社会各界及广大家长的广泛赞誉。 目前,学校占地25亩,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在建综合楼6000余平方米,全校共有56个教学班,其中初中36个班,高中20个班,在校学生总数为2400余人,任课教师160人,管理人员70人。 编辑本段回目录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办学方针2003年1月学校正式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校的质量方针是:依法办学,质量第一;科学管理,精品服务;人际和谐,爱心施教;发展特色,不断创新。我校的环境方针是:遵规守法,污染预防;保护环境,美化校园;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体制先进,各项制度严格,学生风纪规范,教学质量上乘。所获荣誉 荣誉学校先后被东城区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和“无烟学校”,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被市教委评为电化教育优类校,校团委会被团市委授予“红旗团委”,校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的光荣称号,被市教委授予“金帆艺术奖”,被市教委评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建设部评为“全国校园环境艺术建设先进学校”。 学校被东城区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学校”和“无烟学校”,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被市教委评为电化教育优类校,校团委会被团市委授予“红旗团委”,校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的光荣称号,被市教委授予“金帆艺术奖”,被市教委评为“校园环境建设示范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建设部评为“全国校园环境艺术建设先进学校”。现任校长刘志毅是东城区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东城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美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家庭教育好校长、北京市工会之友标兵。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1999年高考升学率为99.5%,重点大学录取率为40%以上,本科录取70%以上。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北京市及全国各地来校参观者不计其数,世界各地外宾来访者不断。 五十年来,几代园丁的辛勤劳动,为学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学校曾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市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学校高考达线率一直稳定在98%左右,其中一本达线率始终保持在60%至70%之间,并每年向高等学校输送一批优秀的体育、文艺特长生。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学校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