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2%的中小学生有抑郁焦虑...

2%的中小学生有抑郁焦虑情绪

日期:2014-10-11  来源:学校网

11岁的杨刚(化名)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没想到1个月内成绩下滑至倒数几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经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医生诊断,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杨刚患上了抑郁症!

昨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华西心理卫生中心一项针对成都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2%的学生有抑郁焦虑情绪,23%的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其中男生多于女生。

最小的患者只有八九岁

杨刚上小学五年级,成绩好、不调皮,在父母老师眼中是一个乖娃娃,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你家孩子最近一月成绩下滑得很快,他的情绪很不对头。”有一天,杨刚母亲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老师介绍,除成绩下降厉害外,杨刚变得不爱说话,不与班上的同学交流。有时候,甚至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抹眼泪。老师建议带孩子及时就医。

杨刚母亲带着儿子到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就医,做了一系列的相关检查后,检查结果让杨刚母亲吓了一跳:11岁的儿子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严重时可能有自伤和自杀行为。”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医生黄明金说,杨刚并非年龄最小的抑郁症患者,他见过的最小患者只有八九岁。

每周新增100名精神疾病患儿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都可能患抑郁症?黄明金说,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情绪,学习压力大,社会节奏快,父母离异等家庭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当抑郁情绪超过一定限度时或是持续延长,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饮食、睡眠、体重等,从而发展成抑郁症。

在黄明金看来,多数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或者是不愿意见心理医生。

“抑郁焦虑属于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又不等同神经病。”华西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况伟宏教授介绍,儿童青少年的各类精神疾病比较多,心理卫生中心的门诊患者中,每周会新增加大约100位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

况伟宏建议,孩子3岁之前应该和父母在一起。3岁之后,应该找准相应的定位,学会等待、尊重、协作,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四大征兆小心孩子抑郁

医生提醒,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抑郁症往往会从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反映出来:

最开始是流露出对学校不感兴趣、不想上学,以后逐渐发展到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拒绝上学。在这段时间,孩子会很少外出玩耍,不与同学来往,对学校发生的事一点也不关心。

孩子记忆力不如以前好,思维速度慢,思考问题困难,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

过去有自信心的孩子,临考前却没有信心,甚至不敢应考。

学习成绩下降。黄明金提醒,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问题,一定要及时干预,抑郁情绪比较严重,一定要带着孩子及时就医。

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查看全部
上一篇:复旦大学“动物实验”涉敛财 基建工程出大漏洞下一篇:大三女生失联 留遗书:压力太大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