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10年农村小学减少过半 ...

10年农村小学减少过半 部分陷有校无师尴尬局面

日期:2015-12-02  来源:学校网

乡村小学:消亡与重生的纠结

在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

凋敝的乡村,萧索的小学,老旧的教室,白发苍苍的老师,几个脸被冻得通红的留守儿童在城镇化过程中,作为教育末端的农村地区村级小学(下称村小)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似乎成了大势所趋:生源大幅度减少,班额逐年萎缩,办学举步维艰,学校面临硬件、经费、师资和生源等多方面问题。

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合理调整农村教育布局的同时,改善村小的教学条件,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以更好适应城镇化和人口转移的趋势,也许才是未来之路。

教育末端之困

去年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10年评价报告》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六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村人口向乡镇、乡镇人口向县城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加上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适龄儿童减少,作为教育末端的村小或者因生源减少,或者因乡镇撤并而大量消亡。

三峡库区移民大县云阳县在2005年,有村小482所(100人以上村小287所),学生近4.7万人,而到2012年,村小数量减少到254所(100人以上村小仅35所),学生总人数也降至近1万人,7年时间消亡了228所,减少学生3.7万人。即使是偏远的贫困山区,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巫溪县,是重庆最偏远的区县,这些年村小也呈现生源大幅度减少、班额逐年萎缩的趋势。该县胜利乡中心小学5年前下属有8所村小,而今只剩下了1所,仅有学生12名。

在外出务工人员多的西部区县,村小生源大幅度减少,班额逐年萎缩的情况更为明显。开县是重庆外出务工第一大县,常年有50多万人在外打工,一些偏远的村小每年减少二三十名学生。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告诉本刊:近些年,平均一个区县一年会消失村小30所左右。

与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不同,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将村小大量消亡的根本原因归结于撤点并校不一定客观,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才是村小减少的时代大背景,村小主要因生源减少而自然消亡,因行政命令进行撤并的是少数。比如,云阳近7年来减少的228所村小中,教委发文确认撤并的仅4所,其他都是自然消亡。巫溪县凤凰镇施家村村小,是过去条件还算不错的村小,2010年有学生100多人,2011年减少到70多人,而今年则只有31个学生。校长向吉万说:因为生源日渐减少,我们只能是隔年招生,现在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子女带出去的不少,加上这几年交通环境有了改善,路修通了,很多人就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了。

运转艰难苦支撑

9名孩子在一间老旧不堪的教室里上着课,教师没有任何电子化的教学设备,窗户上多块玻璃已经破碎,屋外雨夹雪的寒意直入教室。在屋外,一个只有半个羽毛球场大的操场,在雨里已是泥泞不堪,操场四周,就是菜地这是本刊在国家级贫困县巫溪县下堡镇桔林村看到的场景。

乡村老师反映,虽然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像这样条件的小学仍然很普遍,硬件差、经费少和师资短缺等问题比较突出,音乐、体育、美术、卫生、综合实践、科技活动等六大功能室更是想都不敢想。

离县城2个多小时车程的中梁镇中梁村小是巫溪县较为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56岁的朱时乾是该校唯一的老师,给全校6名孩子上课。他说:学校连跳绳、篮球这些最基本的体育器材都缺乏,上体育课只能带几个孩子做一做最简单的游戏。

除了硬件设施条件差,教育公用经费紧张也是一大问题。按现行标准,西部地区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为每年500元。村小由于学生少,经费就少,而城镇学校生源多,经费多,这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同时,在乡镇中心校-村小的两级管理模式下,公用经费由中心校来分配,村小很难足额配备到位,保障正常运转都困难。

此外,村小教师年龄偏大、师资结构不合理,一人教几门课程的包课现象很普遍。在本刊走访的村小中,教师年龄普遍都在50岁以上,以民转公教师为主,多已临近退休,而年轻教师又多在30岁以下,流动性很强。基层教育部门人士说,再过几年老教师退休了,年轻教师又留不住,新教师招不来,村小真要面临有校无师的尴尬局面。

提供优质教育的路径

理性地看待村小的减少,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少村小校长向本刊表示,从农村教育的发展看,10人以下一师一校的农村小学,其教育条件、教学质量、师资力量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只有创造条件,让孩子转移到乡镇中心小学才能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资源。

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要因地制宜。对于村小的撤并,国家教育部门在指导工作时应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撤与不准撤都不要搞一刀切,而应遵循各地农村人口增减的自然规律,遵循老百姓的意愿,及时、合理地调整村小的布局。具体来说,对于规模较大的、有稳定生源的村小,应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对于规模较小的、办学条件差、生源流失严重的村小,可在征得老百姓同意的基础上,动员学生转至条件更好的乡镇中心校就读,并给予转校家庭一定资金上的补贴;对于那些已因各种原因被撤并,但现在群众又有教育需求,又有了生源的村小,可组织实施重新恢复。

同时,要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为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村小数量多且分散,要让每个村小都实施标准化,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对于西部山区贫困县来说难度太大,成本高,效果还不一定好。因此,应当集中力量办好每个乡镇的寄宿制中心校,扩大寄宿制学校的容量,提高标准。

查看全部
上一篇:2013年湖北中考报名入口下一篇:全国政协委员:异地高考不该踢给地方解决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