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学生对运动“不感冒” 南...

学生对运动“不感冒” 南京众高校运动会取消长跑

日期:2016-01-15  来源:学校网

近日,南京多所高校先后召开秋季运动会,采访发现,传统的长跑项目如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已经不见踪迹。多位专家指出,学生体质下降已经令高校运动会和体育课越来越缺乏挑战,而为了吸引学生参与运动,高校只能降低标准采取激励法。

数据: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高校体育科研人员的调研结果令人忧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

声音:跑步也是一项生存技能

跑步是人类最原始的运动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如果遇到山体滑坡或是地震了,如果连跑都来不及,那岂不是太悲哀了?今年夏天,南理工体育部主任王宗平曾经前往伦敦观看奥运会。在那里居住的几天,他发现每天早晨,经常有当地的市民在跑步。能看得出跑步的那些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精神面貌非常好,跑步已经成为上层社会的时尚了。王宗平说,在加拿大,公路边还有专门的跑步道供人运动,跑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跑步,原本是人类最原始、最简单、最亲近的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怎么会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不能跑呢?王宗平遗憾地说。

感慨:有学生连一圈都跑不完

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男子5000米与女子3000米项目若干年前就已经取消。其中,南理工于2011年将距离缩短至现在的男子3000米和女子1500米。

南理工体育部主任王宗平表示,这几年,学生体质下降越来越明显。比如新生中,有20%的男生引体向上一个都拉不上去,入学典礼上,之所以让学生带上小板凳,就是因为以前有晕倒的。刚开学的体育课上,有学生连一圈也跑不下来。他表示,近年来,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不敢跑、家长不让跑、学生不愿跑,让跑步颇受冷遇,使得学生跑的能力与20年前相比下降了10%。

经常有学生跑着跑着就吐了。南京大学体育部一位负责人说,在南大,大一学生的体育课有2400米的固定长跑项目,在高考选择学校时,却有家长和学生对这个项目敬畏三分。

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南农体育部的陆东东老师。平时上体育课的时候,20分钟的中长跑项目,好多学生有抵触情绪,要么不跑,要么中途退出。

现状:大学生对运动不感冒

晨练打卡成为南京高校给大学生们捧上的一份健身早餐,但记者了解发现,该做法也面临形同虚设的尴尬。

东南大学大一新生小梁现在每天要赶在早晨7:20前去操场刷卡,本需要跑步完成的项目,但小梁大多数情况下是走到那里的。能走上一圈也是好的,至少不会迟到。小梁坦言,除了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她会平均每周一次去操场上跑上一圈,此外就很少运动了。

记者了解发现,为了让新生早起晨练,有高校将打卡点设在距离宿舍区较远的校门口,有的会计入学年成绩,但也有学生偷懒请同学代替打卡。

而在刚刚结束的运动会上,小梁发现,男子3000米项目中,也有同学中途退场,还有人被驾着下场。

南艺大三学生小穆则更宅。现在不上体育课了,我基本上不锻炼了。小穆坦言,跑步固然好,但自己很难坚持下来。

出招:激励法为学生补体能

为了弥补学生在跑步能力上的短板,南京多所高校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给大学生们集体补课。王宗平介绍,在南理工,每一节体育课都会安排学生长跑2000米。学期结束测试后,计入体育课成绩。新生刚来的时候身体基础差一些,就可以跑慢点,穿插一些变速跑、间歇跑。大二时速度提升一点,大三保持,一两年下来,学生的长跑成绩比入校时能提高30秒左右。

在南大,大一新生上体育课时都需要完成12分钟跑的科目,但南大体育部这位负责人表示,对于一些肥胖或者身体虚弱的学生而言,这个项目颇具挑战。于是南大采取激励疗法,将条件放宽至可以连跑带走,能在18分钟内完成6圈即可。一个学期下来,大家都至少能拿到及格成绩,不打击、刁难任何同学,激励他们参与体育运动。在南理工今年的运动会上,校方还首次增设了男子1500米和女子800米的对抗赛,每个学院遴选出40个同学,40人的平均成绩计入学院的总成绩。王宗平介绍,添设该项目旨在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在南农的运动会上,校方增设了36人的25米师生接力赛。

南理工还为新生开发了赤脚项目,体育课的项目有女子足球、舞龙、瑜伽、啦啦操。在南大,对于身体虚弱的同学,校方为他们开设太极剑、乒乓球、太极拳和健身走等项目。

查看全部
上一篇:广东2013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尚未确定下一篇:十八大代表聚焦异地高考 多省放宽准入门槛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