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北大排查“网络成瘾”同学...

北大排查“网络成瘾”同学 设30至50人全校配额

日期:2015-11-19  来源:学校网

近日,北大很多学生干部收到这样一封邮件,邮件中提到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项目,要求他们对网络成瘾的同学进行排查,该项目还给出了排查名额。

这让学生中再次有人质疑会商制度重现。

去年4月,媒体爆出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会商制度,针对包括思想偏激的十类学生。校内有人质疑此事违背了北大兼容并蓄的校风。

爆料

排查网瘾学生引发学生质疑

昨天,北大大三学生渺渺(化名)听说了这样一个消息,学院排查了几名沉溺于网络的学生,提供名单给学校,参与一个名为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项目,项目包括上选修课以及课外活动等。

我听说,一开始不少心理助理(学生干部)觉得报这个名单得罪人,就说班里没有这样的人,但学院不肯,要求必须按规定的人数上报名单。渺渺说。

即便有一个相对量化的标准,如果没人达标,学院也必须要上报名单,是否有强制之嫌?包括渺渺在内的不少学生,都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核实

团委发邮件排查网瘾学生

记者了解到,4月中旬,北大某学院团委转发给该院学生干部一封邮件。

邮件中称,接学校学生工作部通知,有一个名为网络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项目9月将运行,学校教育学院的老师主管此项目,并希望项目在结束后,能形成一个长效的运作机制,以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沉溺问题,促进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

同时,邮件称该项目的帮助计划比较新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开设选修课,有3个学分,主要讲新型的网络应用及技术;二是多次的外出活动,包括素质拓展、户外游戏以及参观考察等,这个计划一定会非常受学生欢迎。

最后,邮件要求心理专项助理排查本班沉溺于网络的学生,上交名单。

辅导员:确已收到筛查网瘾学生通知

记者辗转联系到北大一文科院系辅导员小周,她告诉记者,目前确实有这样一个项目在运行,他们也已经接到了上级通知。

但我不知道配额的事情。她说,她只是知道项目从今年9月份开始,要持续两个学期,在全校范围内招收30到50名学生,而且如果报名人数超出了这个范围,还会进行一轮筛选。

争议

反对者:网瘾无定义学生干部怎么排查

首先将这件事儿爆料在网络上的,是一名去年刚从北大毕业的学生刘辰(化名)。

他告诉记者,如果学校只是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强制要求上报名单,并组班教学让人觉得不可理解。

刘辰说:网瘾的定义在社会上尚无定论,学生干部怎么做排查,又怎么能做到必须提交一到两个人的名单?

支持者:学校是为学生前途着想

不过,也有学生和刘辰持对立意见。一名2010年毕业的硕士生发文称,学校此举出发点是好的,他就曾见识过同年级一名男生因为网络游戏最后多门考试挂科,学校早早干预此类学生,也是为了学生前途着想。

另外,会商也只不过是学工老师与学生谈一谈心事,并不能上升到禁锢思想的高度。

排查网瘾生有违传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项目并非校方的突发奇想。早在去年4月,北大校方曾拟推出一个会商制度, 即对于学生中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少数派进行会商。该制度曾遭到部分学生的强烈反对,认为此举有违兼容并蓄。

刘辰说,项目似乎停滞不前,但今年此时推出这个项目,对象是网络成瘾的学生,属于会商制度对象十种人之一。网络成瘾是这十种人中最容易判断的,学校此举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想从最好切入的点开始,重拾会商制度?只不过是拆分来做?

存有此质疑的不仅是刘辰一人。记者采访了北大的几名学生,他们都已经听闻此事,也都觉得此事和去年的会商制度似乎是延续关系。

学校回应

项目正在进行

学生自愿参加

今天上午,北大心理辅导中心负责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确实正在对网瘾生作排查,但项目参加属于自愿。

专家说法

易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教授兰林友认为,学生都是18岁以上,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排查的措施本身已经造成一部分人受到了怀疑,被贴了标签。而一旦形成这种标签,已经对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

对比

清华:戒不戒网瘾学生自愿

记者了解到,每个学校都有心理咨询中心,但大多不会单独关注网络成瘾的学生。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上午告诉记者,他们不会单独处理网瘾学生,而会综合各方面来看,包括学习是否困难,人际关系是否有问题等。如果只是网络成瘾,其他都没问题,那学生可能也不需要帮助。

他们会开一些相关内容的选修课,学生自愿选择,也会有学院的老师,主动去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但都是自愿进行。

查看全部
上一篇:西班牙“驴友”心肺复苏救回溺水男童下一篇:澳洲5岁女孩被誉为天才画家 已挣10万英镑(图)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