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李学文: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李学文:公益之路越走越宽广

日期:1970-01-01  来源:学校网

他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是却从乡音里透出一份亲切和淳朴;他的长相并不出众,但却从笑容里流露出乐观和自信;他的经 历并不传奇,但却脚踏实地地走出人生宽广的道路。他叫李学文,是中青院06级社保专业的学生。

李学文出生在湖南的一个普通小县城汝城县。在进入中青院 之前,家境贫寒的他曾经在学校打地铺,自己打工挣学费,甚至一度打算休学去挣学费然而,这些求学路上的坎坷从未让他心灰意冷,因为,在他心中始终有六 个字鼓励着自己:自信、踏实、责任。

自信的 人生态度

采访约在傍晚,李学文刚刚从实习单位回来,还来不及把公文包和文件放回宿舍,就赶到了见面地点。风尘仆仆,却不见他 有丝毫疲惫,整个采访都给记者以热情的笑容,他有着超于常人的好心态。李学文的生活从来都有计划、分轻重、不忙乱。我从来不开夜车,都是晚上11点左右就睡觉,早上6点起床,也不喜欢死记硬 背。这种好心态、好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2006年,李学文开始了中青院的大学生活。谈到中青院的小,李学文挠 了挠头,笑着说:许多人在初来学校时,可能会因为校园太小而抱怨,可是我觉得中青院的小很适合我,走在校园里,见到每一个人都感觉熟悉。这种感觉不是很 亲切吗?李学文对刚进中青院时的经历印象深刻:进校之前,我在社工系的网站上留言,咨询勤工俭学的相关事情,原本没报什么希望,没想到,很快就有老师 给我回信!那时我特别感动,第一次切身感觉到了学校的温暖。

其实,2005年李学文已经历过一次高考,当时的分数没有达 到一本线,他毅然选择复读。我觉得我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应该考得更好!他用自己的自信与坚定顶住了复读的压力,2006年以622的高分考进了中青院。说到报考中青院 的时候,李学文说:其实2005年我就报考了中青院,但没能考上。可能因为不服气,所以我又填了 这个志愿!之所以选择社保专业,李学文认为:这个专业社会适应性更广,需要更多的专业精神。

进大学之前,没有复读的同学向我描述大学生活的轻松,但是,我并不相信。我想,这四年要过得与众不同,一定不会轻 松。李学文很认可一个公式:大学的学习=百分之二十的理论+百 分之八十的实践,他认为学以致用很重要。

踏实的 工作作风

李学文的兼职历史很长。为了能够减轻家里负担,2005年 高考后,他就独自在县城找了一份在酒店当服务生的工作。2006年再次高考后,他又在县城的一家酒 店找了一份月薪300元并包吃包住的工作,第一个月就获得了酒店30多名员工共同评选出的吃苦耐劳奖。当时家里人还以为我又没考好,不敢回家呢!李学文脸上的笑容自豪 而憨厚。

大学四年,李学文一直在做勤工俭学,在新闻中心收发信件、送报纸,在卖场做诺亚舟学习机促销,中青院、中关村都 有过他兼职的足迹。

李学文在西部之窗协会(以下简称西协)工作过两年,这两年作为他大学生活难忘的经历之一,也给了他很多的收获。

李学文进西协,先是在秘书处工作,后来调到协会的会刊编辑部。他觉得应该有一份报纸来记录西协的成长,宣传西协 的社团文化。最初创办报纸时,李学文戏称自己是光杆司令,做首期报纸时正处在老成员已退出西协,新成员尚未招进的尴尬时期,对那段经历李学文仍记 忆犹新:当时因社团准备招新,需要急着出版报纸,我是跟别人现学排版排的。这期报纸为社团招新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就像是 自己一个心爱的艺术作品得到了别人的肯定一样。他开心地说。

在我校新闻网上有17篇西协的报道都是李学文写的,为了提高 自己的写作水平,我一有时间就会把老师改的稿子和自己的原稿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这种踏实肯学的作风,缘于李学文对生活、工作的激情。对于每一份 工作,我总是觉得,既然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

谈到在卖场做促销员的经历,李学文说:其实在卖场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你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能感受人生百态,得 到很多平时得不到的体验。李学文积极了解整个商场的运行乃至销售各环节的要点,力图掌握商品的特点和顾客的心理需要。记得有一次,有个顾客有意愿买学 习机,我就一直给他解说,居然跟他聊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终于做成了交易。现在李学文已经离开了诺亚舟,但是在诺亚舟的工作人员对李学文的印象还是那 么好:学文虽然普通话不够好,但是他的踏实和热情让他工作很出色。

自觉的责任意识

李学文的公益道路是从西协开始的。

他走进北京郊区的打工子弟学校,一去就是连续四个学期的支教;2007年 五一去了河北保定市望都县庄里村,之后又接着去了两次庄里村支教;2008年初大雪灾,他奔赴 四川雅安支农支教,在汶川大地震两个月后,即2008年暑假又前往四川和甘肃部分灾区开展考察励学 行动一直到现在,他还与这些当地的老师和学生保持联系。这些经历,让李学文懂得了一个当代大学生肩上的社会责任。

李学文对那次赴四川、甘肃的励学考察行动印象特别深。从四川到甘肃,他们带着物资去了解当地中小学的受灾情况。一 天要走8到10个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从车 上度过的。李学文回忆道,有一次,我们在车上睡着了,醒来之后接到了同学的电话,告诉我们这里发生了余震,而我们竟完全没有感觉。这次活动给他很大 的触动。他说,去震后的四川和甘肃,四川的老乡说:我们村没希望了,娃娃都没了。甘肃的老乡说: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原来甘肃有些地方的房屋 震前就很不结实,地震之后,这里的孩子才有可能在新修建好的学校上课。

西部农村的贫困和落后让李学文难以忘怀。他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特别需要大学生,回校之后他写了题为《关注西部农村 中小学女教师现状》的论文,获得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选的优秀奖。

这些走出象牙塔的下乡锻炼,让自己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少了一分年少轻狂,多了一分理性思考。李学文在自己 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西协的两年,是我的人生中很重要的两年,对我的人生价值观、思考问题的方式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西协的三农分享会上与师弟师妹们分享经验时,李学文说:我们不是救助者,而是志愿者。从志愿者的精神上 来说,我们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下乡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了解农村,深入农村,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中国,增强自己对现实的认知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 责任感,在物质利益化的时代里走在同辈人的前面,成为新一代的领航人。这种收获,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体验,甚至有可能改变一个人以后的 生命轨迹。相信我们这些80后90后 可以做得很好!

大二之后,李学文离开了西协,但是他公益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他家乡的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是他的又一个西协,又一个公益的继续,又一个感恩的开始。由于汝城县是贫困县,考到外地的大学生大部分都不愿意再回 到家乡,他们彼此也缺少必要的交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希望在家乡创办一个以服务家乡,锻炼自我为宗旨的大学生协会,利用寒暑假在家乡开展系列 的志愿服务。在当地团县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定名为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就这样成立了。李学文说,这个协会,现在依然受到郴州团市委的关注。

现在,李学文在民工网实习,依然走在关注弱势群体的公益道路上。他走访了多家关注农民工的非政府组织,实地走访了北 京的一些打工子弟学校,他参与组织的民工网一本好书成就一个幸福人生的大型公益赠书活动,得到了《光明日报》、人民网、《中华读书报》等全国近80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李学文认为:大学生在农村或者其他弱势群体的聚集区参加社会实践,会成三种人。一是愤青,会对于社会上的贫富差 距感到不满甚至是更加极端的情绪;二是悲观主义者,觉得自己力量渺小,什么也做不了;三是理性主义者,看清问题,看到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不断地学习和思 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采访的最后,李学文说: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一路走来,发现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公益、三农紧密相联。从2006年加入西协,到家乡组织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再到现在的民工网;从情系苍生,兼济天下到 服务家乡,锻炼自我,再到用民工网的爱心改变农民工的命运,都是一直走在公益的道路上。公益,伴随着我,改变并形成了足以影响我一生的价值观。

对于未来,李学文总是有着好心态:对于工作不能期望太高,要考虑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社会让我们做什么。或许 你不是最优秀的,或许甚至有着各种使你觉得自卑的弱点,但是不必担心,你只要有足够的自信,一切阻碍都不是问题。做好每一天的自己,不让每一天白过!

查看全部
上一篇:名师风采--陈云华下一篇:九六社工重返校 十年相聚忆往昔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