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北大清华最高学府之争,口...

北大清华最高学府之争,口水战视野下的双子星

日期:2015-11-16  来源:学校网

北大与清华之争,说到底压根儿不是什么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之争,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之战。

常说北大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清华人埋头苦干,行胜于言,但北大才子看不上清华的太过现实,缺乏理想,清华学人则对北大眼高手低,空谈误国深恶痛绝。同样都坐拥一汪浪漫的名湖未名湖与荷塘月色,为何两校学子气质却大相径庭?

这是因为,在潋滟美景之外,湖,对于两校学子的意义截然不同。北大的精神在未名湖之内,清华的精神在荷塘之外。

北大的同学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就去未名湖畔读书背单词而清华的学生喜欢天气好的时候,就去图书馆上自习。清华的这一点深为北大人看不上,讥之为牛嚼牡丹。

的确,对清华人来说看荷塘要专程去,而未名湖就仿佛北大人生活的一部分。

北大学生毕业后回忆起来,大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多来自未名湖。但北大人因此说自己懂欣赏美,清华人可就笑了:你们不就是学校太小,只有未名湖那一片有绿化吗?我们从北宿舍到南主楼风景都很漂亮,一路骑车就一路欣赏了,都不需要特地去荷塘观光。

在相当约5个故宫大小的清华校园中,古老的德国风格建筑掩映在一派葱茏绿意之中。站在标志性的清华圆顶大礼堂前,你望不到遐迩闻名的图书馆、水木清华、工字厅的身影,也不知道那么多的清华学子都藏身何处。

有一个桥段一直让清华人说笑时带着淡定的骄傲:中关村修路,可以公然从北大里穿过去,却只能绕着清华走。

如今北大的理科日益发展,校门之外的新建实验楼也随之而起;而许多清华人也会举出以《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命名的老宿舍明斋、新斋,来反驳清华寡文的误解。虽然书香味的建筑留存至今,但清华人的人文素养也许同荷塘畔的朱自清先生像一样,在汉白玉的中腰留有一道无法消除的拼接黑痕。

在北大人眼中,校园基本以图书馆为中心,而清华人眼中的校园中心是两条笔直的主干道。在画栋湖光间散步的北大人崇尚民主和科学,而在笔直林道上蹬车的清华人相信实证和数字。

在一次研讨会上,笔者曾见到北大教授高声说:这个案例对中国现代的法制进程很有意义!应该首先向社会公众揭示公平正义所在而清华教授慢慢说:我认为若要取得进展,应该抓住最明显的财务问题

这是颇为典型的北大、清华之别。

北大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及周围教学楼,俱是中式白墙灰瓦、檐牙高啄,散发着京师皇家宫殿般的气度。尤其是馆藏浩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前地势开阔,如一位硕学泰斗,人人都在它面前仰头观叹。而清华甚至连图书馆3字都被夏天浓绿的常春藤完全覆盖。

北大的幽默是如孔庆东的才气。北大人自信地调侃自己一把,有BBS名为一塔湖图,而它邻居的BBS则直接叫作水木清华。

清华的幽默是如潘海天的技术流。比如有清华同学在学校网上强烈质疑学生公寓热水价格一吨32元,他是这样论述的:

热水以20度烧到55度来计算,1吨水耗热量147000kJ,以电烧,电热值3600kJ/kWh,市电费0.49元/度,热效率98%,1吨热水水费才20元。以煤烧,煤热值22000kJ/kg,煤价800元/吨,热效率65%,1吨热水水费更低才8.2元。我想肯定是用燃煤锅炉来供热的,那么如果算上设备费、人工费之类的,一吨水顶多十来元足够了,怎么可能需要32元?参考书目《热泵热水装置》。

而清华校方物业有技术含量的问答也每每被学生追捧,在网上一传十、十传百。有一次物业回答宿舍厕所水管为何阻塞的投诉,解释完原理后建议这位同学下学期选修潜水艇相关课程,并附上了课序号!这对清华人来说很真实,不是虚构的笑话。

北大出才子,清华多高官。谁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争已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但在北大、清华人心目中可能根本不存在,因为个性迥异,实在无法一较高下。只好各自说着清华北大、北大清华,并一直在相遇时纠正对方的排序。

两校学生都普遍带有济世的理想主义,但截然不同。

北大人自觉不自觉就会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清华人嗤之以鼻。他们举出清华的校训之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试图纠正邻居的认识。比起在书斋里高谈阔论,到基层或西部为祖国工作一辈子才是清华人最尊敬的。

但北大人认为这种螺丝钉的清华式理想正是缺乏理想:如果谁都不出来启迪民智,那我们的国家怎么办?!于是争论又绕回了起点

这也可能是清华人从政更有成就的原因,而北大人却对此不屑。

学术不是谋利和晋身的踏脚石,北大人强调,那些在媒体上不停露脸,学术上却造诣不高的教授,在北大不会得到真正的尊敬。

典型的北大人都有孤傲之气,自认为是书呆子,如果不是跟自己在同一个层次的人,他就不屑于与之对话。他们至今仍受着五四及新文化运动的潜移默化,会将德先生赛先生挂在嘴上;而这会雷焦清华人。

有人说我们迂腐,但我们不像理工学科那么容易要钱,一年就出一个项目成果。北大学子带着点清高,还添了一句,我们就看不起你们这种人。

这句话点燃了清华人的怒火:说比做容易,你在那儿说所谓的大道理,就能改变社会吗?还不如扎扎实实做好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上世纪中期的院系调整造成了文北大、理清华,而今两所名门都在努力增长自己的另一条腿。

在外人眼里都是天之骄子的他们,实际上如同太极的黑白,完全不同,却又都在努力做中国之栋梁。

查看全部
上一篇:心理学专家破解考前焦虑 安慰不当适得其反下一篇:今年招2300人京大学生村官 任职待遇与往年相同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