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调查:家境优越 学生对于...

调查:家境优越 学生对于找到理想工作很有信心

日期:2015-11-16  来源:学校网

择业调查:64.2%大学生有信心找到理想工作

家境上、中上、中等、中下、下的大学生表示有信心的比例分别是

86.9%、80.7%、70.1%、58.6%、52.4%

又到了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期。最近,姐掏的不是粪,是编制这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缘由是济南市事业单位招考中,5个淘粪工名额引来391人竞争,事业编制是激烈竞争的核心所在。

编制真有这么重要吗?目前大学生找工作重点考虑哪些因素?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腾讯教育频道对2307名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论坛) 和高职高专生)的专项调查显示,大学生找工作时,最看重因素仍然是收入(71.4%)。排在第二的是职业发展前景(59.9%);第三是行业前景(49.6%)。

接下来是:个人兴趣(40.7%)、稳定(34.2%)、编制(25.5%)、社会地位(23.6%)、自由(19.5%)、户口(16.6%)、企业文化(16.6%)、轻松(15.3%)、国家和社会需要(9.4%)等。

国有企业怎么成了香饽饽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朱静秋,一直坚持自己选工作的标准,就是行业单位岗位收入。至于编制,她觉得如果进入企业就不用考虑,但要进事业单位或者党政机关,编制就非常重要。听说事业单位要改革了,我有点儿担心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没编制待遇差距大,五险一金难以保障。进事业单位求的是个稳定,所以没编制的岗位我还是要三思。

刘尔铎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上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刚起步,商业机会多,出现了大学生经商热、公务员下海潮。后来,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待遇比较好,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就业热点。现在国企通过抓大放小和实施股份化改造,剩下多为垄断性企业,工资也上来了,就又成了香饽饽。他指出,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大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这是大学生就业观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最看好哪类单位的就业机会?调查中,43.1%的人首选国有企业,36.3%的人看好事业单位,34.7%的人青睐外资企业。接下来依次为:党政机关(32.0%)、民营企业(28.1%)、自主创业(21.2%)、公益组织(6.6%)等。

这个结果,体现了大学生的理性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总体上看,国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收入不低,进去之后不容易被裁员,可能也相对轻松。而且在职业发展方面存在着岗位阶梯,可以一步一步往上升,职业生涯不容易中断。外企虽然工作负荷大,稳定性相对较低,但工资相对有吸引力。

47.9%大学生首选省会城市谋职

还有一年毕业,中国地质大学大三学生古志玲已经做好了职业规划先回家乡,再去大城市。她认为,家乡亲戚朋友多,遇到什么事儿都有可以商量的人,事业起步不会那么困难。要出去闯得有一定的资本和能力,所以想先在家乡锻炼几年。

我找工作首选省会城市。去年暑假在郑州实习了两个多月后,南京师范大学研一学生关欢欢,开始体会到省会城市的种种好处,发展势头很猛,房价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比却低得多,生活压力也没那么大。家人都希望我过得舒服一点儿,就建议我到省会城市或者中小城市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省会城市以47.9%的支持率成为大学生最愿意去的就业地区。其次才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36.9%)。27.9%的人想去中小城市,6.6%的人看好发展速度快且地理区位重要的二三线城市,2.5%的人选择农村。

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调查中,45.9%的人选择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38.5%的人希望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34.5%的人希望获取安全感和稳定感。

接下来还有: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31.8%),成为技术专家(31.5%),进行自我创业或自主创新(24.1%),接受竞争性或脑力上的挑战(13.3%),奉献社会服务人类(13.1%),获得国际化的职业生涯(10.7%)等。

广东省某电器公司周厂长发现,现在许多大学毕业生是80后、90后,家里条件都比较好,所以很多人不太能吃苦。去年年底,他们从湖北某高校招聘了20多名本科生作为公司的储备管理干部,但按规定要先在基层锻炼半年,还不到3个月,他们就先后离开了,说坚持不了。

家境越好的学生越有信心找到理想工作

北京交通大学会计学专业大四学生吕虎从去年就开始找工作,正式投简历也就20多份。我主要看对口专业的职位,不合适的投了也浪费。有两个单位录取了我,我也没着急签。这不还有仨月毕业,我感觉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调查显示,64.2%的大学生表示有信心找到理想的工作。其中家境好、学校好的大学生就业信心更足。家境上、中上、中等、中下、下的大学生表示有信心的比例分别是:86.9%、80.7%、70.1%、58.6%、52.4%;国家重点大学、省内重点大学、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的选择依次是:74.6%、68.7%、57.2%。

在目前就业形势下,77.9%的人认为最合理的就业心态是先就业,再择业仅10.9%的人表示不理想,不就业。

同时,对于如果第一份工作不好,以后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的观点,46.1%的人持反对态度,仅26.4%的人表示赞同。

第一份工作没必要一步到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研一学生王磆认为,在没有充分的工作经验时,很难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真正理想,所以年轻人跳槽很正常。我以后找工作会先就业后择业,发现自己的长短处,进而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

上海某报社编辑张雷则认为,第一份工作决定了行业起点,即使跳槽也得凭借过去的工作经验,要转行并不容易,还是得慎重。

刘尔铎表示,这要看大学生的个人情况,一般来说,有工作就有锻炼的机会,可以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寻找更好的就业岗位。漂着是没办法提高能力的。他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而不是一直择业。

查看全部
上一篇:学生除了高考上大学 浙江高职招生推出4种模式下一篇:一千四百万随迁农民工子女将有望城里升学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