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央视记者揭补习班黑幕续:...

央视记者揭补习班黑幕续:京翰就曝光内容道歉

日期:2015-12-11  来源:学校网

9月4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与法》报道了一家全国性的课外辅导机构京翰一对一涉嫌虚假宣传遭到学生家长投诉的情况,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媒体民众尤其是家長的强烈关注,不少网友在网上晒出了家里孩子一年的补习费用,面对年年看涨,动辄上万的补习费用以及补习机构虚假宣传忽悠家长掏钱的营销手法网友们也表示了极大的不满。

网友反应激烈

网友纷纷对节目内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网友倚剑西风说:央视曝光京翰一对一。教育产业化的结果和恶果,都能怪家长吗,为什么不取缔那些培训机构,让孩子能快乐地享受校外的时间等等。搜狐教育针对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有25%的学生曾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天津有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一位网名相宜的家长称:从进入六年级前的暑假算起,到小升初结束花了近一万。中小学生8成睡眠不足,平均睡眠7小时37分。五年级学生体重不足40公斤,书包却重6公斤。

京翰发表致歉声明

面对节目曝光的内容和网友们的激烈反应,今天上午,京翰教育在自己的网站发表了一则声明进行了道歉。京翰在道歉声明说,对于报道内容,京翰教育总部高度重视。京翰首先对消费者表示诚挚的歉意。同时,也真诚感谢央视等各界媒体对京翰教育的关注和监督,这会鞭策我们更加谨思慎行。

针对节目中揭示的问题,京翰表示,将对相关校区全面开展自查,深刻反思、认真整改。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对报道涉及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校区全面整顿,认真反思;第二,开展自查及教育工作,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政策;第三,全力配合媒体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整改。京翰在声明中做出承诺,要严格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在人员招聘,培训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总部规定,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规范,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京翰教育表示,将以节目曝光的内容为戒,深化管理,切实保证标准化的运营规范在各个校区得以严格执行,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以实际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此事之后,京翰教育将在发展的同时,切实落实自身管理,规范经营环节。

京翰并非特例

其实,像京翰这样受到学生家长质疑的辅导培训机构并非一家。在全国各地,针对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投诉都呈上升趋势,据武汉市工商局合同处统计,今年仅一季度,他们受理各类培优投诉就达517件,同比上升4%。武汉市工商局向记者透露,为了宣传夸大效果,有的培训机构号称世界上十大教育品牌,有的是通过网络评选的最佳培训机构,有的是承诺名师主讲,但其实这种荣誉一般是很难考证的。武汉市工商局经过对大量投诉案件的整理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在这些投诉案件中,夸大效果,忽悠签订合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擅自调换培训老师,试讲时是名师,上课换成大学新生,也是投诉的一个重点。

课外辅导二十年内蓬勃兴起

针对课外辅导市场的投诉越来越多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个市场的繁荣。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呢?以北京为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已经成为中小学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比率最高的地区,占到了学生总数的80%以上,而北京市约有200万中小学生,那么中小学培训市场规模至少在160万人,与此相对应,目前北京针对中小学的各类补习机构已经达到了10000多家。顺着北京市科学院南路南行,会看到很多课外辅机构,还有潜伏在居民楼里的小作坊短短500米的小街上,光挂牌子的家教机构就有20多个。但是,在二十年前,我国的培训市场却是另一番光景。

1985年,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的非营利性质,不允许民间创办培训机构。当时,所谓课外辅导班、补课班,无论校内校外,只要收费,就处于灰色地带。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要求学校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从此开始,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市场逐渐从学校自办、老师自办向民办培训机构转移。2003年,国家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部分承认了民办教育的营利性质。

回顾如今美股上市的11家中国教育公司,除了新东方,几乎全都是1999-2003年间创立的。商业的闸门一开,再加上升学压力,学生和家长则迅速被裹挟其中,难以自拔。一边是庞大的补课需求,一边是商业化的辅导机构。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商家自然各出奇招。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果相关的监管跟不上,就难免出现各种坑害消费者的情况。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马雷军教授告诉记者,在我们国家教育法里面,曾经明确规定教育机构,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后来制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又把此说法修正为民办教育机构在教育成本和发展基金之外可以收取合理的回报,但是这个合理的回报怎么鉴定,怎么样在实际的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当中落实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那么,目前针对培训辅导类投诉案件的不断发生,作为家长和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呢?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提醒家长和学生要注意两点:第一,如果是家长或者学生要选择培训班,首先要审查它的资质,对它办班的实力要有所了解,对它的历史过去有所了解,第二要签订培训好合同如果达不到它承担怎样的违约责任。

各地正积极制定管理对策

通过调查记者发现,一些课外辅导培训机构唯利是图的虚假销售手法,变本加厉的商业化操作,已经严重背离和破坏教育的几个核心价值。他们利用中国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稀缺和分布不均的特点,利用家长们怕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无奈从众心理,用机械重复的标准答案练习,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们创造力的帮凶,假教育之名,行暴利之实的学生课外辅导市场不仅会让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家长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从长远看,孩子们创造力的丧失还会让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国策丧失本源。从这个意义上说,规范整治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巿场已经到了必须要做的关口。

为了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一些地方也都在积极想着对策。武汉市工商局将所有培训机构的合同和广告,都收回来一一进行比对,然后,请专家将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一一列出,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2011年底,武汉市工商局推出了《教育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并推广使用。2012年7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商局、消协专门发布了课外教育培训机构服务类消费警示,提醒家长不要轻信广告承诺, 签约保分是噱头。

查看全部
上一篇:安徽省石台今年起免除高中阶段学费下一篇:武汉将建应届大学毕业生“待业”实名数据库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