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熊丙奇:可试一年多次考,...

熊丙奇:可试一年多次考,让高考更人性化

日期:2015-11-18  来源:学校网

今年高考,有几则消息,在网上引起高度关注。一则是高考首日,湖南一位母亲带着高考女儿过马路。一辆黑色大众车突然撞上母亲,将其撞飞十多米,倒在血泊中。在交警和路人的安慰劝说下,女孩含泪答应参加考试,交警紧急将其送往考场。另一则,高考次日下午,在上海华东模范中学考点外,一名考生迟到了2分钟,不能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又是求情又是下跪,考生还差点做出过激行为。最终考生还是未能参加考试。

网友们为这名女生该不该再去参加高考起了争执,一方认为,女孩不应该再去参加高考,母亲只有一个,不送被撞的母亲而去参加考试,就是考上大学又如何?另一方认为,女孩应该坚持高考,如果站在她母亲的角度想,也一定希望孩子坚持去参加高考,错过了这一次,很可能改变她的一生,要等到明年再考,要复读一年,而这一年有很多变数,更何况,她本人是在别人坚持劝说下再去参加高考的。同样的争执,出现在迟到考生中,一方认为,考试部门就该严格执法,学生自己应当为迟到负责;另一方则认为,考官应宽容一些,毕竟迟到只有两分钟,而且考试一年只有一次。

但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几乎所有人都对考生的遭遇嘘唏不已,一些网友发帖说,看到这消息,眼泪都流出来了。有舆论把这归为考试中的偶然因素,导致亲情和考试、纪律和人情产生冲突。但在笔者看来,这虽属极端情况,但还是给了我们一些思考的机会。

在美国,SAT一年考7次,考生报一次就可以自由选择其中3次参考,每次考试的成绩有效期为两年,且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去申请大学。这种多次考试、多次录取,缓解了考生的考试压力,也降低了社会对一次集中考试的关注度。我国很多学生参加的TOEFL和GRE考试,也是一年考多次,有效期多年。

一次考试、一次录取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首先,考试组织的风险极大,出一点纰漏,就将影响所有考生和所有学校的录取;其次,一次考试的偶然性很大,考生一失误,后果就很严重;再次,单一的分数评价,一次考试成绩,也不利于大学全面评价一名考生,招收适合自己培养目标的学生。

有关部门显然已认识到一年一次考,只集中录取一次的弊端,因此,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行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制度,但改革并未落地。在过去的高考改革中,一些地方曾推出春季高考,希望给学生多一次考试机会,可是,这次考试限定的报考对象为往届生,参与录取的学校只有地方本科院校,一推出就受到冷遇。之后,有的地方尝试某些科目一年两次考,比如浙江英语口语就考两次,可用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录取,可是这还是没改变按高考总分排序投档集中录取的基本制度,因此,整个社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高考上。要真正实行多次考试、多次录取,就必须努力推进政府放权,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学校自主招生。

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人性化,从考试组织服务角度说,确实如此,包括全社会都为考生开绿灯,国际会议也为考生让道。如果高考推行一年多次考,就使这次考试褪去决定学生命运的色彩,从而进入常态。

其实,全社会对于高考的护考,又何止高考期间,很多家庭已经为之付出了1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准备。在为高考进行准备的过程中,孩子的人格教育、心理教育都被漠视,只为取得好的成绩。父母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只管好好学习,考出好的成绩,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因此,不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生病了也扛着,就是爷爷奶奶重病进医院,也不让孩子知晓,担心其分神。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家庭的无奈。

如果这位女孩不去高考,而是送母亲去医院,母亲醒来看到孩子在身边,估计十分生气,然后与孩子抱头痛哭,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画面。对那位迟到的考生而言,人生的命运完全有可能因这两分钟而改变当然,我们希望他能坚强振作,不要由此消沉。面对无奈,我们宜加快推进改革,把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交给学生,让更多的家庭从考试焦虑中解放出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已经做出部署,需要的只是按照纲要精神逐步推进了。

查看全部
上一篇:西北工业大学2012招2970人 去年上海录取线文478理483下一篇:温儒敏:应增加高考语文总分和作文分值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