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全 >教育资讯 >如何让国学经典亲近现代儿...

如何让国学经典亲近现代儿童?

日期:2017-03-07  来源:学校网

近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强势“霸屏”,它唤起了家长及教育从业者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关注。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那么,哪些是可以选入教材的经典读本?何种教学方式教授传统文化经典更易被孩子接受?现有的师资水平、课程体系、评价机制是否满足需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部分小学一探究竟。

教材

《弟子规》入教材有争议

据了解,基础教育阶段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此前,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组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通用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包含《弟子规》《论语》等17种标准教材。

《弟子规》应不应该进入小学教材,多年来一直争论不断。首都师范大学幼教国培专家、学前教育兼职教授王立华认为:《弟子规》等读本与儿童生活相距甚远,也不合符现代文明规范,难以引起儿童兴趣。

实践中,部分学校已注意到了“争议”部分,“由于古代圣贤往往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说话,难免有封建礼教的思想及与现代文明冲突的观点,望家长及小读者加以分辨,剔除糟粕,取其精华”,在《国学小书院》系列图书前沿,编者就开宗明义地提醒家长。

这套包含了《弟子规》、《论语》等在内的系列图书在丰台区不少小学被采用,除了国学小书院系列之外,一些学校还会使用北师大出版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按年级涵盖了古诗、论语等不同内容。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学校的老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对学习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内容。

同时,也有学校根据学生特点自编教材,如丰台五小就在学校自编的《小海燕悦读档案》中纳入了国学经典的相关内容。

王立华表示,应根据不同学龄选择不同读本。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学习《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小学高年级可以接触《诗经》、《论语》部分经典语段。总的来说,幼儿和小学阶段的教育以兴趣为主导,不要让他反感。

形式

校园铃声“背诵”唐诗宋词

近日,记者走访芳城园小学,发现课间铃声被替代成了古诗词,这些铃声均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的创作。

芳城园小学科研主任赵雅臣告诉记者,“学校会给孩子推荐60首古诗,涵盖不同主题,每个主题下有6首古诗。当学生们听见自己录制的古诗出现在广播里,可有成就感了”,通过这个妙招,孩子们诵读的热情一下被激发了起来。为了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氛围,学校还特意在楼道里辟出了“铃韵”专栏。

记者了解到,在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中,很多学校并没有仅仅局限在开设国学课、让孩子背诵国学经典这一层面,而是更多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在各个学科融入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教育。不少学校在跨学科的资源整合和课程设置中,也都用足了心思。

丰台五小书记黄菊辉举例,当语文课讲到《颐和园》这篇文章时,就从长廊的故事讲到相关历史传说,不仅带孩子游颐和园,还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研究中国建筑中的园林之美、北京四合院的特色等。此外,在美术、京剧、体育等不同学科也都融入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

芳城园小学则将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到中草药校本课程中,让不同年级段的孩子通过猜谜语、吟诗文、知典故,辅以参加植物园等社会实践活动,领悟传统文化精髓。

黄菊辉说,国学经典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被融入学校课程之中,也会渗透在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以近日学校的开学典礼为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校为一年级的小同学组织秀花灯、猜灯谜,感受中华魅力,五年级同学则将假期的“行万里路”变成了一段妙趣横生的群口相声。

方法

衣食住行串起经史子集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学校引进了多种方式,以减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枯燥感。

在灯市口小学阅读老师曹辉的课上,她尝试将大部头的经典“打散”提供给学生,并确立主题,让学生边读边发现,边读边讨论。曹辉还自编了一部教材——《从“小”学文化》,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里选取主题,再将围绕主题的历史、文学、科技、艺术、中医、民间风俗等传统文化常识贯穿其中。

曹辉告诉记者,书中一篇《从剪头发说起》的文章,从“二月二,龙抬头”谈到“理发去旧”的风俗,联系到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以及有关头发礼仪、描述头发的诗句等,以点带面多维度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和有关常识。

在丰台五小五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裴仲哲眼里,除了端午等传统节日,平日里的大雨、雾霾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时机。“有天下暴雨,学生们走到楼下,说‘哇,好大的雨’,就没词了,我随口吟出一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在那样的情境下,学生就记住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跨学科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师资培养上,芳城园小学校长刘爱华的经验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共读,并完成自选性学习要求:每学期读书不少于两本,同时记录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 学校案例

剪纸悟国学

采访时间:3月1日 代表学校:新发地小学

当剪纸遇上国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新发地小学,从耳熟能详的《静夜思》、《赠汪伦》到经典故事《潘岳孝母》等都成为学生创作剪纸作品的灵感

查看全部
上一篇:2017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英语四级研究生报名时间下一篇:研究称培养运动习惯有助学生远离“自杀”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热门资讯 更多
随机资讯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